当前位置:首页
>民革要闻>民革要闻
溯红色根脉 承先辈之志——民革市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武汉、长沙开展“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学习考察活动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和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传承先辈精神,接续奋斗力量,6月24日至27日,市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一行赴武汉、长沙开展“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学习考察活动。杭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会主委林革,市委会副主委朱铮、沈小强、陆佳伟,以及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吉莉、项亦斌、郭青岭、蔡伟利、薛大伟、俞旭霞、冯步安、虞万骏等参加。

    在武汉,考察组首先参观了汉口宋庆龄旧居纪念馆。这座建于1876年的俄式木结构三层建筑,见证了宋庆龄在1927年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里,在此发表“讨蒋通电”和“714”声明,为维护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而不懈努力,她积极参与收回英租界、创办妇女训练班等活动,展现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伟大的爱国情怀。由民革武汉市委会、宋庆龄汉口旧居纪念馆联合主办的“百年中山精神 时代复兴担当”——孙中山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展,集中展示了反映孙中山先生革命生涯的图文资料、实物展品,以及武汉民革书画院的艺术家们创作的书画作品,也给考察组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漫步黎黄陂路历史文化街区,来到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大家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在关键历史时期的重要决策和奋斗历程,了解了那段历史中的“风云突变”“重大转折”“星火燎原”。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毛泽东、瞿秋白等21位与会代表最终扭转革命航向,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总方针,发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时代强音,八七会议的火种终成燎原之势,这既是回望初心的课堂,更是汲取力量的源泉。
    走进民革武汉市委会机关党员之家,从武汉民革组织的创建沿革,到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实践,到参政议政、祖统联谊、社会服务的鲜活案例,武汉民革同仁的分享,特别是关于武汉民革参与重大历史事件的讲解尤为引人注目,为考察组打开了新思路。

    而辛亥革命博物院更是一座震撼心灵的精神殿堂,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场馆,分南、北两区,以丰富的文物、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场景复原,全景式展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在南区,恢弘的《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以“晚晴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大篇章铺陈叙事,不平等条约、同盟会文献等文物,勾勒出晚清危局与革命思想的传播;通过沉浸式场景复原,武昌首义的激烈战斗栩栩如生;从武昌光复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一件件展品串联起共和政体初创的艰辛历程;百年发展脉络的展示,更彰显出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远影响。移步北区,《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以详实史料,深入解读武昌起义全过程,展厅还通过时间轴呈现全国响应态势,凸显武昌起义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中的关键意义。

    在汉期间,考察组一行还参观了中共中央机关旧址、首义门、首义碑林、湖北省博物馆等处。

    在长沙,考察组首先来到程潜公馆。这座隐匿于五一商圈的红砖青瓦小楼,1948年成为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的居所,如今已成为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陈列馆。程潜(1882-1968),字颂云,湖南醴陵人,同盟会会员,民革党员,清末秀才,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曾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等职,解放战争后期在长沙和陈明仁宣布和平起义。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馆内绝大多数珍贵文物由程潜亲属捐赠,通过和平起义通电、程潜将军的亲笔书信等文物,考察组深切感受民革前辈“顺应大势、心系苍生”的家国情怀,体悟统一战线在历史转折中的磅礴伟力。 

    考察组一行还参观了橘子洲头、岳麓书院。在橘子洲头,伫立在青年毛泽东雕像前,感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让大家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努力。走进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承,“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匾额,也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湖湘文化的厚重与深邃。
    此次武汉、长沙之行,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精神洗礼,更是一场凝聚力量的奋进之旅。考察组在旧址遗迹中追溯初心,在交流互鉴中明晰方向,表示要将在武汉、长沙汲取的历史智慧转化为履职动力。

    此次学习考察得到了民革武汉市委会、民革长沙市委会的大力支持。武汉市政协副主席、民革武汉市委会主委彭富春,湖南省卫健委副主任、民革长沙市委会主委刘激扬,民革武汉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欧阳云等与考察组友好交流,民革武汉市委会秘书长孙凯、民革长沙市委会秘书长陈梦真等陪同考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