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参政议政
民革市委会农业农村委赴建德调研青年入乡实践创新模式

6月6日至7日,民革市委会农业农村委赴建德开展“青年入乡”实践专题调研,探索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专委会副主任郑建南,俞起、彭思远、徐泽、冯孔君、李沅哲等专委会委员及市委会调研处相关同志参加调研。

调研组一行实地探访了建德市更楼街道“更化创意社区”,青年创客团队保留了上世纪90年代厂区原本的工业风貌,通过植入复古胶片馆、合作共富学堂、文创DIY工坊,打造常态化公益市集,使2万平米闲置厂区蜕变成为小红书文旅打卡圣地,焕发了新活力。

随后,调研组一行前往位于更楼街道的“青创·同心荟”。通过“两年免租+拎包入住”、配套人才标准公寓解决外地青年住房难题、电商直播基地提供免费设备等一系列措施吸引青年创客入驻,孵化企业18家,目前已形成一个文化影视、融媒体、品牌策划产业集群。

下一站,调研组来到了砚然谷鱼菜共生基地,参观返乡创业的“深山渔民”徐建刚的海鱼养殖基地。海拔400米的石岭村南山巅,2400㎡玻璃大棚里养殖着东星斑、珍珠龙胆鱼、黑虎虾等10余种海产。徐建刚用手机远程监测着20几个鱼池的水质状况,这里能年产出5万公斤海鲜,产值超400万元。同时这套智慧化仿生态鱼菜共生循环系统还技术输出全国多个养殖基地,下一步将打造仿生态海鲜陆养鱼菜共生基地的地区标杆。返乡青年用高科技实现了“深山养海鱼,高山养海珍”。

7日,调研组一行考察了李家镇地质研学带,这里有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德人”遗址和周边的乡村化石馆、石头科普馆。从2006年开始李家镇全面整治矿产资源产业,随后又依托全国罕见的黄铁矿化菊石化石遗迹资源,走上了一条“地质+文旅”的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培育青年乡土人才梯队,将30名本地青年培训成化石清修师、研学导师,同时推出“菊石探秘+蝴蝶观测”等研学课程,每年接待研学团队超6000人次。实现了从“吃子孙饭”到“吃绿色饭”的转变,也为当地青年寻到了新的出路。

随后,调研组一行前往航头镇调研村咖产业发展。调研组体验了青年打造的“现象级文旅IP”——飞拉达攀岩+悬崖品咖融合体验,青年艺术家驻场举办峭壁摄影展再结合民谣演出,使得“绝壁咖啡” 成功出圈,衍生出的屋顶咖啡、溶洞咖啡等“村咖矩阵”,带动周边村民开设了多家咖啡店和民宿,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

在建德考察期间,调研组一行还参观了李家镇新联村蛋鸡产业园项目,对项目的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本次调研得到了民革建德市委会的热情接待和积极协调,调研组也通过实地走访青年入乡实践前沿阵地,理解了青年扎根乡土的“建德密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