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速递>民革要闻
林革率队赴广东开展“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活动

10月15日至18日,市政协副主席、市委会主委林革率队赴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市开展“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活动。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朱铮,常委蔡伟利、郭青岭、吉莉,杭州民革企业家联谊会会长柯国宏、副会长冯步安、理事盛铭等参加。

翻开中国近现代史,广东一直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都和广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辈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探索救国救民真理,投身独立自强运动,推动和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

在广州,考察组一行首先参观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大元帅府由两座颇具岭南建筑风格的三层小楼组成,馆内重点展陈了孙中山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的细节,以及一些重要历史场景和生活日常的复原。孙中山在这里筹备改组国民党、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筹建了黄埔军校和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收回关余、平定商团叛乱、组织北伐……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如果没有大元帅府时期孙中山革命思想的转变,中国革命的历史或将被改写。

广州民革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告诉我们,正是广州民革连续多年的提案呼吁,最终促成了大元帅府门楼前的江湾桥东引桥拆除,居民区实施了搬迁,并建成了门楼前的广场,恢复了“开门见江”的昔日风景。

沿着长洲岛军校路,一直走到珠江边,便可见到一扇白色围栏式大门,门额上挂着“陆军军官学校”横匾。一百年前,由孙中山先生创办的一所新型的军事政治学校——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在此诞生,走上了中国近现代史的舞台。黄埔军校是“压迫人们和被压迫人们相互争斗中的产物,漫漫长夜里的一个明星,一线曙光下的革命营寨”,为中国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被誉为“将帅的摇篮”。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考察团一行参观了专题展“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以及军校师生办公、学习和生活的原状陈列等。走过百年的黄埔军校,其校本部历经被炸毁、被复建,又多次被修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黄埔精神”则更被赋予时代的内涵,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在广州期间,考察团一行还参观了中山纪念堂、蒋光鼐故居、文德楼等处。

作为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深深镌刻着中山先生的印记。考察团一行首先拜谒了位于中山市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在此探寻中山先生及众多先辈的足迹,亲身感受中山先生的爱国为民情怀。

孙中山在翠亨村度过了贫苦的童年时代,1892年初,其兄长孙眉自檀香山汇款回乡,孙中山亲自设计和主持修建了这栋中西合璧、风格独特的两层楼房:主楼外部结构具西方古典建筑风格,颜色艳丽醒目;内部结构与陈设则为当地民居的传统形式,体现了中山先生在传统观念中寻求变革创新的意识。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口号,成为广大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和进步事业前赴后继的精神纽带,时至今日仍激励着我们矢志前行。

与孙中山故居比邻的是具有90年建校历史的中山纪念中学, 该校1931年由中山先生长子孙科奠基创办,1934年建成招生,目前在校学生6300余人。漫步校园,古色古香的建筑群端庄典雅,绿意盎然的植被和人声鼎沸的操场,让人感受到历史与青春的交错融汇,更深体悟“谋建设培人才乃富强根本”的教育初心。

本次活动得到民革广州市委会和民革中山市委会的大力支持,民革广州市委会主委于欣伟、专职副主委魏跃容,民革中山市委会副主委、中山市文广旅局局长黄健敏等热情接待或陪同考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